不能买新车,放一年前如果有人对我说这话,我肯定认为他大脑里面进了些杂物,对他翻白眼。买车就得买新车,款型好,技术先进配置高,有个性,有面子,凭什么不去买?现在,我的看法是180度大转弯。从事汽车报道一年中,不断有人向我灌输一些离经叛道的看法,颠覆了我之前的美好想象,新车不要买就是其中一个。
不止一人对我这么说,说这话的也不是街头无聊的混混儿或是思想偏激的消费者,还都算是懂车的“汽车人”,其中有三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京城某知名汽车修理厂的总工程师,一个是某汽车企业的技术骨干,一个是开了30多年车的老司机。他们肯定比我懂车,所以我信服。又由于他们职业不同,包含汽车生产、使用和维修,说出的结论却都是这个,所以我不能不信服。
归纳他们的解释,倒也不难理解。那就是一款全新汽车的头几批下线产品质量肯定不会稳定,出问题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后续产品。技术骨干告诉我说,国外生产线主要是机器人操纵,国内人力便宜,工厂基本都是手工组装,而技术工人不少都是半路出家的农民,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就像新司机上路,手艺生疏得很,比如把一个螺丝拧到位这种最简单的事,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将活做细。总工程师则说,以他修车的经验,一款新车推出后前几个月的产品小毛病最多,常常需要“返修”,有时包括一些大件儿都得更换,现在根据一辆车出毛病的次数和部位,他都可以估摸出是什么时候出的厂。老司机说得更邪乎,“越是新车越要小心”,在他工作的单位曾两年内分三批陆续买进同一车型,分到第一批车的人原本兴高采烈,结果最后几乎都嚷嚷着“要换”,由于出厂早,这批车的司机多数尝到了苦头。所以他宁愿开老一些的,也不急着去换新的。
他们的忠告是,买新车至少等半年以后,那时的质量就会稳定很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新车”不是指改进款型,比如像新款捷达,桑塔纳3000,而是指连生产线都是新的,刚刚进入市场,刚刚出炉的全新车型,比如像明天上市的标志307。车是好车,但可以等等看,等他们把手工活儿练好了再说,不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因为“勇士”很可能成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