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听到汽车喇叭的声音,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咳咳!跑题了。 对于车子,我们80年之后的一代人见证了车子在我们生活中作为代步工具的变迁。小时候的我也总喜欢骑在爸爸肩膀上傻傻的看着大马路,看着零落的呼啸而过的汽车兴奋不以。偶尔听到汽车的鸣笛,更是象现在见了刘德华演唱会的歌迷一样兴奋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偶尔看到一些跟车跟代步工具有关的照片,就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很小很小的时候,大家就对车很有感情,是个孩子都会想坐上自己的“宝马”,现在看起来很简陋的小小儿车。看这孩子还很得意。
大了点坐不了儿童车了,我们对代步工具的向往还没有被满足。那个时候大约也就只有在公园的“宝马”上过把瘾了。
哪家要是有部永久自行车,在那时候就象现在开上了“QQ”一样叫人高兴。偶尔有个其他牌子的,凤凰什么的,也很招人嫉妒。
自行车相关服务行业——路边摊,想吃路过停车即可,方便又快捷。那时候这种便捷的摊位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普桑在不知不觉中占领了大小马路,人们终于开始对有私家“汽车”(自行车是最早普及的私家车)有了指望。
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象电视里一样的露天汽车电影院看电影。可惜露天电影院在汽车成功进入中华大地不久就消失了。我也没能坐在普桑里面看《泰坦尼克》,甚至连《闪闪的红星》都没看过。
咱们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堵,北京的堵车蔚为壮观。被堵车的人一定很想能有路边摊下来吃个饭吧。
那天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家一定疑惑不清楚这是什么,其实这是我们交通变迁到现在产生的新鲜事物。
初次在去加油站看到这家靠近加油站叫得来速的麦当劳餐厅时候,我也吃了一惊。又回到了对当初路边摊的回忆,可惜路边摊在被城管无情打击后渐行渐远,现在麦当劳站出来开了家“高级”路边摊式的汽车餐厅真是吸引眼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北京昌平区沙河东加油站看看,满新鲜的)
80后的回忆里,一步一步,由最初的“11路”升级到自行车、汽车;路边的自行车打气摊变成了汽车加油站;停车吃饭的路边摊变成了麦当劳汽车餐厅。变化真是叫人感慨啊。 不知道再过10年,是不是大家都要开着飞机,吃着某某飞机餐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