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昂贵改装件其实说不定就是某个不起眼的乡镇企业代工的。
记得在某个专业汽车改装论坛上,有一天冒出来一个帖子,名字大概叫做《史上改装最全的XX车》,人们自然都被吸引过来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傻眼了,这辆号称史上最强的改装车改装的尽是些虚头花脑的东西,什么运动座椅套、反光迎宾门槛、真皮方向盘套什么的,外观无外乎做了个一眼看上去就是玻璃钢材质的所谓 。
说到这里都还是一些外围设备,如果是一些涉及引擎、刹车或电器系统的改装,随随便便都需要付出上万元的投入,因为这些都是洋品牌所垄断的。了解这些,你恐怕就会觉得动辄数万元的改装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诚然,这其中有一部分产品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可能是设计,可能是与原车的匹配调教,也可能是材料应用。但根据观察,大多数改装产品并不具备核心技术,说难听点就是卖个牌子。
那我国那么多所谓的改装品企业在做什么呢?依据我的观察,一是在忙着做那些廉价和低档的改装品,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辆“史上最强改装车”所涉及的改装,应该都是国内改装行业的“杰作”;二是在忙着仿冒,君不见每天都有大量仿冒名牌的改装件涌入市场。当然,这蒙骗不了消费者,这类产品店家通常会告诉你是“高仿”或“台湾OEM”之类,价格自然就便宜许多,只能满足那些爱慕虚荣的车主;三是在忙着帮洋品牌做加工,改装洋品牌自然不会忽视国内廉价的人力成本,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昂贵改装件其实说不定就是某个不起眼的乡镇企业代工的。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品牌改装产品的利润深不可测,相信即使再崇洋媚外的人面对着一堆数千上万元的塑料、铁棍,也不得不承认这材料成本充其量上百元而已;二是证明了国内企业具备设计、生产绝大多数改装品的实力,本来汽车工业就谈不上太多的高科技。问题是国内改装品企业似乎多数不想走自创名牌的道路,大多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可现状大家也看见了,整天摆弄轮眉、椅套什么的是要被人笑话的,这不仅是车主,同样包括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