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小时半环绕地球的太空时代,原子炉、氢气弹的今天,谈汽车文化似乎显得迂腐和落伍。可是从语言的观点来说,太空方言以至核子术语目前还只限于科学家们口头传诵,没有达到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程度。反之,关于汽车的名词与习语在美国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美国民俗里面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赫鲁晓夫访美时虽然嘴边不时夸耀苏俄的“宇宙人”cosmonaut,但是把他带到华盛顿市郊一看,公路上首尾相接长龙似的汽车行列,他也不免张口结舌,叹为观止。
回顾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总统的繁荣时期,政客竞选时有一句口号说:“每饭吃鸡,每家有两部汽车。”(Chickenineverypot,twocarsineverygarage.)当时用这句话来形容人民生活可能达到的水准,想不到时至今日,“每家两部汽车”的说法已成司空见惯的事实。奇怪的是这种情形并非象征排场阔绰,而是表现出美国一般中等人家的实际需要。原因是:先生每早开车进城上班,太太在家要送小孩上学,接佣人来家打扫,上街买小菜——包括到“超级市场”去买只肥鸡——若没有“第二部汽车”(sec-ondcar),那就要举步为艰了。有些家庭,夫妇二人都要出外工作以维持收入,那么他开一部1957年的“福特”,她开一部1962年的“瓦克斯·维冈”,每天分道扬镳,早出晚归,更是迫不得已的事。汽车销售一多,汽油的消耗也多,汽油税收一多,公路的建筑也多,公路四通八达,郊外变成住宅区,大家搬到郊外去住,汽车的需要就更多。这样循环不已,互为因果,构成了现阶段的美国汽车文化,也给日常生活中添了一些汽车辞令。
Tobeinthedriver’sseat“坐在司机的座位上”广义应用,即取得主动,能掌握大权,控制局势,左右一切。例如:“捷克成立了联合政府之后,把共产党放到司机的座位上去了。”“ThecoalitiongovernmentinCzechoslovakiaputthecommunistsinthedriver’sseat.”“虽然钟太太自以为是一家之主,坐在司机座位上的还是钟先生。”“AlthoughMrs.Jonesthinksshewearsthepantsinthefamily,itisMr.Joneswhoisindriver’sseat”事实上,美国人家虽然多半夫妇二人都开车,但当一同出去的时候还是由老爷担任驾驶,让男人“坐在司机的座位上”。
可是有时一家大小开车旅行,男的虽然驾驶,却饱受后面女人的指挥——“慢点”“慢点”“前面红灯,没看见”“当心后面车子”“往左拐”“往右拐”等等,不一而足。这叫作back-seatdriving“后座驾驶”,而担任“后座司机”的不消说是“太座”了。一般而言,除非先生有很大的容忍,对于后座司机的唠叨不休总是非常讨厌。生活在汽车文化的社会里,一旦坐在司机的座位上,就等于有了“自由”和“独立”,能“当机立断”,天南地北各奔前程,怎能再受别人的驱使呢?
Totakeaback-seat“宁居后座”即情愿让别人占先,走在人家后面之谓。“在决策方面,副总统约翰逊宁居后座。”“VicePresidentJohnsontakesabackseatinpolicymatters。”可见“后座”的人本来不应当多嘴多舌的。
Free-wheeling“自由轮转”汽车里一种机件的专门名词,用之可以在某种速度之上让车轮自由旋转。又,驾车在山坡上急驰而下,关掉油门,仗着冲劲,让车轮自由旋转。这样虽然其快如飞,但是丧失了引擎控制能力,往往容易闯祸。故在商业或其他活动方面,说一个人有“自由轮转的作风”(afree-wheelingoperator),即形容他是大刀阔斧,乱举乱动,虽然爽快迅速,说到做到,但不免失于鲁莽,容易肇事。
Greenlight“绿灯”美国大城市每个十字路口,小镇上的通行要道,都装有红绿交通灯,按时更换,自动管制车辆的往来,故“绿灯”一词很容易在日常用语中出现。例如:“你的上司有没有给你绿灯进行这件事”(Didyourbossgiveyouthegreenlightinthismatter?)“我不等到看见绿灯,绝不轻举妄动。”(IwillnotmoveuntilIgetthegreenlight.)有一回我问一个朋友为什么不开车,他回答说他是“色盲”,红绿二色特别分辨不清,所以不能开车。我仔细想了一想,他这话也有道理。
Steponit!“踩它一下!”直译起来,这句话恐怕令人莫名其妙。加上“油门”两字(英文accelera-tor,美语gaspedal),才有点眉目。用脚踩油门,使汽车向前移动,愈用力踩,车子走得愈快。换句话说,教人“踩它一下”或“踩油”steponthegas,就是教人“加油”、“快走”的意思。从前中国通商口岸常有外国水兵的踪迹,他们跳上黄包车向车夫连声吆喝:“Chop,chop!”(即洋泾浜英语“快,快!”),正如同现在我们在纽约跳上一部黄色出租汽车,向司机用标准美语命令一声:“大中央车站,踩它一下!”(GrandCentralStation-andsteponit!)
Toblowagasket“爆出一只衬片”一个人像火山爆发一样大发脾气,暴跳如雷,普通美国俚语谓之“爆出他的头顶”toblowhistop,如果引用汽车术语,亦可谓“爆出了一只衬片”。按张长昌编《英汉汽车用语字汇》(美国马门·哈灵顿公司出版),gasket中译“衬片”,是汽车机器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零件。
Togointohighgear“进入高档”开车分三档,开始用“一档”即“低档”将车移动,增加速度至10英里、20英里以上,就由“二档”而“三档”,谓之“高档”。故“进入高档”喻凡事速率增加,通常转用到生产率或效率方面去,如“每年春季,工厂就进入高档。”(Eachspringtheplantgoesintohighgear)“自从国会拨款以后,和平服务团的业务就转入高档。”(SinceCongressmadetheappropriations,thePeaceCorpsprogramhasshiftedintohighgear.)
Togetmoremileageoutofsomething“多走一些英里数”开车的人对于“英里数”mileage相当注意。买一部旧车子usedcar时,先问一问“开了多少英里”买新车时,挑选用油最经济的牌子,也要问:“每加仑走多少英里”“多走一些英里数”一语现在已不仅限于汽车方面,一切事物经久耐用,还可以继续再用者,都可以用“英里数”一词来形容。例如:“史密士教授能在他的旧讲义里边得到不少英里数。”(ProfessorSmithcangetalotofmileageoulofhisoldlectures.)意谓史密士教授每年翻来覆去用他的讲义,虽然货色陈旧,但是还很得用。“英里数”两字甚至可以应用在人身上。例如:“贝蒂·戴维丝当电影演员还有些英里数。”(Asamovieactress,there’ssomemileageinBetteDavisyet.)意谓她虽然徐娘半老,但还可以演几年戏。
Chassis“车盘”汽车底有H字形钢骨,名曰“车盘”或“底盘”。想不到这个并不美观的部分竟可用来指女性的身段,尤指高头大马,富于健美的身段与骨架,有时用逗笑而又押韵的字眼称之曰“上等车盘”classychassis“上等”classy这形容词,其实含有北方话“很帅”的意味。在女明星中,以前的梅·卫丝MaeWest和现在的白蒂·葛雷波BettyGrable,都可算拥有“上等车盘”。
Retread“翻制车胎”车子的轮胎磨光了,如省钱不买新胎,亦可换半新不旧的“翻制轮胎”——再用一个时期。在二次大战与韩战期间,美军士兵凡已经退伍而重新服兵役者亦称为“翻制车胎”。当然,这是一个很不礼貌的称呼。除此以外,美国职业棒球比赛中,已经人老珠黄而卷土重来的球员,体育记者也管他们叫“翻制车胎”。至于能否“多走一些英里数”,那就在不可知之数了。
Tobeinthedriver’sseat“坐在司机的座位上”,即取得主动,能掌握大权,控制局势,左右一切:捷克成立了联合政府之后,把共产党放到司机的座位上去了。
Totakeaback-seat“宁居后座”即情愿让别人占先,走在人家后面之谓:在决策方面,副总统约翰逊宁居后座。
Chassis“车盘”即汽车底盘,在美语中竟可用来指女性的身段,尤指高头大马,富于健美的身段与骨架。女明星白蒂·葛雷波便可说成拥有“上等车盘”。
责任编辑: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