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文化的人类学概念,是指某种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件产品能够像汽车那样,对人们的出行、交往、生活、观念,对社会的经济、交通、科技、就业,对人类的资源、能源、环境、城市等众多方面,产生如此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汽车产品进入平常百姓家庭,汽车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首先,汽车所造成的交通阻塞、资源紧张、环境污染,需要文化研究进行跨学科综合分析和解决。其次,高科技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再次,汽车社会需要汽车文明。避免交通事故,减少车祸伤亡,除了高科技智能化、人性化汽车发展,更有赖于汽车现代文明的建立。
汽车是一种现代文明的标志。文化的更深层概念,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源自人类本性,代表道义良知,具有趋利避害,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当汽车进入平常普通家庭,人类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由汽车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探讨汽车文化,就是要用文化研究的批判精神,化解汽车社会的复杂矛盾,走汽车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汽车现代文明。: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比如德国车,真的就能反映出德国人那种追求每一个螺丝钉都完美的较真性格。而日本车绚丽新潮,美国作派大气,美、日、德三辆车摆放在一起,性格迥然的区别一目了然。
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中国就谈不上民族独具的汽车文化。现在经常有人批评中国的汽车抄袭,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开始,某个产业刚开始的时候,模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行为。目前中国汽车业还处在学习积累的过程,将来肯定会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文化也会伴随着逐渐形成。
对于已经走过了五十余个年头的中国汽车业而言,“汽车文化”到哪里去寻找呢?
“汽车文化”至少可派生出两个概念,汽车生产企业文化与汽车消费文化。
汽车生产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品牌文化。可仔细看一下目前走俏车型,合资品牌占了绝大多数,虽然用名称的前缀与后缀显示着“本土生产”的成功,但骨子里仍然渗透着“洋味儿”,为迎合市场不断地调整价格、调整外观、调整内饰……缺少坚持亦缺乏创新及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使“品牌”的形象日益模糊。缺乏品牌个性,使汽车市场目前的“风云车”不得不靠价格等因素而非品牌魅力吸引拥趸,“品牌忠诚度”也变成了厂家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
上海大众概念车“NEEZA”的推出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但这样的车型在目前实在是太少了。 再说汽车消费文化。仔细分析一下汽车消费上的现象:两厢的空间非要弄出三厢的外观,对小排量车的歧视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