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矛盾依然无法破解,而这注定是古城若干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棘手难题。从200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以来,西安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然而,纵然在这八年里各种治堵措施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人车矛盾依然无法破解,而这注定是古城若干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棘手难题。
据了解,9月21日,西安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已经超过因自然灾害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纪录。举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环线路段很容易造成车辆拥堵现象,在一周内的任何一天,这种现象基本无法避免。就现在古城车流量情况来看,早高峰有可能提前至7点30分出现,晚高峰则一直延续到晚上8点左右。 面对如此问题,西安市政府部门出台很多相应政策来解决问题,可时至如今效果仍未达到预期目标。由此来看,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逢节必堵,遇峰必堵是呈现在眼前的毋庸置疑的事实,对于此种现象,如何治堵,我们不妨尝试用"拿来主义"。 东京:交通管理"以人为本" 尽管东京马路上车流滚滚,但路上值勤的警察并不多。即使如此,所有车辆都严格按照规定的车道、速度行驶,因为一旦违反了规则,就免不了遭到严厉的罚款。日本人横过马路也一定要从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穿过,而且要等到允许行人穿行的绿灯亮了才通过。此外,交管部门为了方便群众,也引入了很多人性化的设施。例如,为了方便盲人过马路,有些十字路口设有特定的音乐,当允许行人穿行的绿灯亮起的同时,特定的音乐便也响起来,盲人听到音乐便可过马路。这些细微措施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理念,让行人和司机都感到安全、便捷和舒适。 伦敦:进入市中心需另交税 伦敦市政当局从2003年2月17日开始,对进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围内的车辆,从早晨7点到下午6点半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此外,提高燃油税也是英国限制汽车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为缓解早晨上班高峰期交通阻塞,英国政府准备采取措施,限制家长每天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在英国,许多家长都用私家车送孩子上下学,有些学生的家距学校只有1公里左右,也要父母开车接送。不久前的统计显示,每逢学校放假,英国主要街道高峰期堵车数量减少五分之一。有关专家指出,家长用私车接送孩子是造成高峰期交通阻塞的原因之一。 里斯本:车入市中心须交拥堵税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交通 拥堵税。涉及征收拥堵税的区域包括市中心的沿河区以及豪华商店和餐厅聚集区,进入这些地区的车辆必须在挡风玻璃上贴上年度纳税标签。在此之前,里斯本市中心另外两个老城区已经禁止除本地居民之外的汽车通行。 新加坡:市区收费及购车申请 由于城市空间极其有限,当地政府早从1975年就开始实施市区道路收费。安装在汽车前端的短波无线电发射器可与电子收费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然后在车主的信用卡里直接扣款。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时段,收费大概在0.5到3新元(约1美元)之间,以保证市内车辆能达到35-65公里左右的时速。为限制汽车数量的增长,新加坡对车辆实行定额分配制。按照这一规定,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10年期满后,驾车者无论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都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 首尔:经济杠杆缓解交通难 1996年底,韩国首都将汽油税提高了一倍,并征收道路使用费。一是征收"交通拥挤费",每辆车收2000韩元。二是对乘员3人以上的车辆进行免费。这一规定出台后,汽车通行量减少了9%,其中小轿车减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 城市交通拥堵直接影响到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长远的经济发展。交通问题解决势在必行,但解决堵车问题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循序渐进,建立起适合各城市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从加快城市交通立法,发展公共基础设施,限制车辆增长数量,宣传交通意识,严惩违法不当行为,依靠现代化先进智能系统等多方面入手,经过多方的努力,我们将真正拥有一个畅通的城市。 在防治古城"聚堵"现象中,您认为哪种方式最适用?
如果您对此车感兴趣,不妨拨打导购热线:029-86695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