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下了一整天的雨的昨天让西安交通再次接受考验,众多网友和车主都抱怨走到哪里堵到哪里,部分路段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小编昨天亲身体验这一情况,当车子行驶到高新路与科技路十字时基本已动弹不得,原本5分钟的路程在昨天灰蒙蒙的天气中硬生行驶超过1个小时。随后小编查询各大交通网络了解到,昨天西安的中轴线、长乐路和北二环车流量较大,交通压力也随之加大,另外在南稍门、星火路和北二环部分路段发生了一些刮擦小事故,也阻碍了交通。
针对此情况,西安市交警支队向全西安市各个路段安排部署了1000余名交警指挥、疏通交通,尤其是一些重点路段更是加大了疏导力量,同时又组织快速处置小分队在街面上巡逻,以方便快速处理交通小事故。而交通压力增大的原因则主要与下雨天气有关,"路面湿滑和视线不好,车不能走快,直接导致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针对道路拥堵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长期性问题,但久久不能得以全面解决。众多网友认为是因为道路太窄,车辆过多是根本问题,当然这绝非不可能,但作为一个长期问题,道路建设与规划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道路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进程。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城市开始为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发愁",汽车--无疑成为"罪魁祸首",一时间,仿效上海、北京政策限制汽车消费的传言纷纷扬扬,从舆论上造成汽车已经到了不得不限制的程度,汽车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鸡肋",给汽车戴上"紧箍"也成为理所当然。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汽车,是继续高歌猛进,还是一蹶不振,已经关系到中国汽车的生死存亡。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每位汽车制造工人的上游有10多个就业岗位,限制了汽车的增长等于限制了就业的扩大。再狭隘一点讲,限购也等于限制自主品牌的发展,合资品牌经过10至20年的发展,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在汽车销量下滑的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首当其冲。
这么利国利民的汽车行业,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是不是应该从自身检讨一下,不要把拥堵归罪于汽车,而应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科学的城市管理,让每一个人有机会体验汽车带给人们的便利,让20年前的老话题不再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