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网首页 - 新闻 - 购车 - 车游中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购车心得 > 正文
我眼中的同悦----同悦为何成为众矢之的?
2009-11-11 17:10: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枪打出头鸟",就在江淮同悦凭借稳定的销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五万元家轿第一车"之际,各种攻击同悦的声音再度喧嚣起来。  其实,竞争对手唱衰同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不过近几个月来,主要以网络为载...


  "枪打出头鸟",就在江淮同悦凭借稳定的销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五万元家轿第一车"之际,各种攻击同悦的声音再度喧嚣起来。

  其实,竞争对手唱衰同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不过近几个月来,主要以网络为载体的恶意攻击似乎更加明显。笔者心血来潮,把枪手笔下的这些言论归纳一下,发现还是大有看头的。

  1、单刀直入型:一个不到200字的帖子,上来就直接批判了同悦的轮胎尺寸和烟灰缸大小,接着就因为这个"不试驾",最后就说不买同悦要买XX品牌的两厢车。

  2、脑残型:有好事者竟然连"江淮同悦的市场保有量太少,因此配件很贵,呼吁大家不要买同悦"这样脑残的理由都想出来了,不得不令人佩服国人的智商。

  3、掩耳盗铃型:近期,某知名汽车论坛的各大板块频频出现一个帖子,大致内容是一位车主新买的同悦大小修理不下几十次,现在受不了它这么多的毛病,因此在论坛公开叫卖。这个帖子值得仔细研究的有三点。其一,发帖子频繁更换马甲但是帖子内容出奇一致;其二,发帖者迷失在时间概念中--6月30日的帖子说自己的同悦是三个月的新车,7月13日、7月28日和8月初的帖子里面又说是刚买一个月;第三,新车1个月(也许是3个月)内维修十几次怕是要创下吉尼斯修车的世界纪录了吧?

  4、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型:只写一句承认同悦不抄袭,肯定其产品品质。话锋一转就开始全力批判江淮在轿车研发过程中和新车上市市场推广方面缺乏的创新。诸位看官,中国汽车市场缺乏"创新"吗?从歌舞秀到明星代言,从挑战"天下第一弯"到征服赛道,从包飞机到居庸关长城上市,有几个花费数百万乃至千万元的"创新"是真正助力销售、落实在客户身上的?在我看来,与其只做给领导和记者看,还不如像同悦这样踏踏实实进社区,做一些与消费者互动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是回归本质意义上的销售。

  5、全盘否定型:有一篇以媒体的名义炮制的文章,对同悦从外形设计到内饰,从操控到工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令人惊艳的是,通篇下来,竟然找不到同悦的任何优点。可见客观分析一款车还真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准。

  6、唯出身论:江淮是个什么企业?是做商用车的,因此它肯定做不好乘用车,别看同悦现在卖得还可以,将来一定歇菜。正是因为江淮的"成份"问题,江淮肯定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江淮似乎只能在商用车这一条道上走到黑了。而事实是怎么样的?江淮乘用车的道路恰恰是值得各大车企深思的--起步就是正向开发,整合世界资源为我所用,不仅靠低成本更依赖高品质挡住进口冲击,形成独立自主的产品体系。

  综合起来看,抹黑同悦的文字无外乎以上6大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同悦成了众矢之的?说白了,是一些企业的红眼病在起作用。而这也是我国汽车业界的一大痼疾--只要你是我的竞争对手或潜在"敌人",那么我总会利用一切机会泼上几桶脏水。久而久之,各厂商利用媒体相互谩骂极尽倾轧之能事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与西方国家偶尔为之的广告对抗相比,国内这些隐蔽的恶性竞争手段可算是我们独步全球汽车界的一大特色。随着媒体专业性的提升和消费的日趋理性,相信这一弊病也必有清除的一天。

  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许多对手组织枪手攻击同悦,一方面说明同悦已经成为A级车的主流品牌,动了别人的"奶酪"。另一方面,同悦月销5000台以上的业绩也证明,真正的口碑建立在消费者的心中,对手的攻击反而让消费者更加认识到同悦的高品质和性价比,其实等于是助力同悦的推广还为江淮节省了大量费用。

 

相关阅读:
看完新闻后,你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