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网首页 - 新闻 - 购车 - 车游中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购车 > 评测导购 > 正文
明日新锐--试驾斯柯达明锐1.8T FSI
2007-06-01 16:32:12 来源:汽车知识 字号:||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的斯柯达,并不是什么值得期待的车,但明锐的到来一定会让你改变这个想法。  斯柯达对于打造实用的汽车很在行,不会和华而不实相妥协,在明锐身上这句话可以得到较完美的诠释。为了给明锐...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的斯柯达,并不是什么值得期待的车,但明锐的到来一定会让你改变这个想法。

  斯柯达对于打造实用的汽车很在行,不会和华而不实相妥协,在明锐身上这句话可以得到较完美的诠释。为了给明锐创造证明自己的良机,我们挑选一辆配置最为丰富的顶配车型进行试驾,而其装备的发动机也是大众集团首次亮相的1.8升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

  外形设计并不张扬,一切都为了表现出内敛和品位。

  明锐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优势,那就是无须经过太多修饰,因为奢华和大量做作的修饰有悖于斯科达的宗旨。环绕全车的镀铬饰条和镀铬前格栅,恐怕是明锐身上少有作为装饰出现的东西了。明锐最漂亮的部位是车头;当其它汽车厂商还在为如何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车头而大伤脑筋的时候,斯科达的设计师用简单的几道硬朗折线便轻松完成了这项任务。

  明锐的内饰设计一看便知是大众PQ35平台上的产物,但更为成熟稳重。

  毫无疑问它是速腾的同胞兄弟,在大众PQ35平台下诞生的另一款极具竞争力车型,但产品定位却与速腾有着差别。明锐的内饰也许并不受年轻消费者所喜好,因为简洁、稳重和成熟并不符合年轻人的个性。明锐真正面对的消费者是事业有成、思维理性的中产阶级。冷静理智的中产阶级追求的并不是外表浮华,实用、稳重和内敛才是他们的偏爱,而明锐的内饰设计恰恰迎合了他们的口味。试驾车上被软性材料包裹的仪表台和恰如其分的桃木饰板证明了我的观点。如果对桃木内饰不感冒的话,当然斯柯达手中还有另外一套拉丝铝合金内饰可供选择。

  在这里我一定要着重强调明锐的内部空间,我所指的并不仅仅是乘坐空间,虽然我并不想将明锐误导为一辆货车,但5门掀背式设计的确能让它拥有傲视同级别车型载物空间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讲,明锐的后背箱空间足够容纳比传统三厢较车多出近一倍的行李,而后排座椅中间可以打开的中央扶手箱,能够创造出一个与后背箱相通的空间,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不翻折后排座椅而影响第二排乘客乘坐的情况下,塞入一些平时令人头疼的长条行李,比如高尔夫球包。

  1.8T FSI发动机的动力表现让明锐在公路上显得十分活跃,而发动机噪音却被控制得很好。

  在明锐上装备的大众最新1.8升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是在国内首次亮相。这款在同排量发动机中动力最强的新型发动机使用了诸多新技术,如:缸内直喷、双平衡轴、双质量飞轮、摇臂式挺杆和静音链条等。事实上,诸多最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这款发动机带来了在5000-6200rpm宽泛区间内拥有118kW的最高功率输出。而且,在1500-4200rpm这个更加宽泛并覆盖大多数日常驾驶所需要转速区间内始终保持250Nm的最高扭矩输出,这点令明锐的初、中段加速表现优于它的多数同门兄弟,也更可以在那些同级别竞争对手面前占有压倒性优势。

  在试驾过程中感觉这款1.8T FSI发动机平顺性较佳,怠速时的噪音很低,而在提速过程中发动机对油门响应很好,但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突兀的猛冲猛打。踩下油门踏板发动机会迅速做出反应,但整个加速过程却十分平顺,在急加油时几乎不会感觉到涡轮增压器带来的动力迟滞。但平顺并不代表明锐的动力不存在激情,深踩下油门踏板时,转速会随之快速飙升,涡轮增压器也会积极工作,为明锐带来额外的动力输出。每一次的超车动作明锐都会保值保量地完成,绝对不会出现因动力输出不足而带来超车失败的尴尬局面。

  发动机与Tiptronic6前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配合非常密切,若是在市区内道路行驶时变速箱会根据驾驶员对油门的控制采取快速升挡的工作方式,令发动机转速始终保持低速运转。而其目的不外乎两点,其一是为了更加经济的油耗表现,其二是为了尽量减少涡轮增压器的介入时间,使机油温度适中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达到更好的工作效能。

  出色的电子动力转向系统EPS不仅令转向更加轻巧、准确,而且随着车速的变化转向助力会被自动调节。

  与明锐充沛的动力表现相比,初步感觉它的制动性能还不够十分优秀,但没有用仪器测试也不好下最后结论。而缺少了ESP系统的帮助,明锐的操控表现也稍逊于其同门师兄速腾。但与其它多数竞争对手相比,明锐操控表现仍占有优势。

  竞争优势:

  1、丰富实用的配置和精细做工是明锐的最大优势;

  2、大众最新的1.8T FSI发动机,提高了整体车型档次和技术含量;

  3、动力和操控表现较佳。

  美中不足:

  在一些消费者印象中,斯科达品牌形象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车型上。

相关阅读:
看完新闻后,你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