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网首页 - 新闻 - 购车 - 车游中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文化词典 > 正文
汽车名人访 中国汽车奠基人陈祖涛
2010-06-11 16:26:52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我不是一个记录者,但在我总爱在路边驻足、回首,看时光荏苒、匆匆前行。世间很多事情走得太快、很多情感牵得太远,明明感觉失去了什么,但如果说真的失去什么,却一直都没有安静下来去用心思考。有人说,"很...

  作为长春第一汽车的代表,陈祖涛参加了苏联的建厂实习,在苏参加规划和设计图纸,联系苏联专家、搜集材料等工作。同时,为苏联和中国汽车合作做翻译和交流。


  一汽建成

  "当时中国工业一穷二白,多亏了苏联老大哥向我们伸出援手。"陈祖涛语重心长的说,"当时,苏联同意帮助中国在东北地区建设一座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比照的,是斯大林汽车厂的规模。也就是说,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设备,援建中国的汽车厂就有什么设备。为了这个项目,几乎全苏联所有的200家著名工厂都承担了为一汽制造设备的任务。他们为中国运来设备,其中有一些设备是苏联自己仅有的,例如大型的压床,苏联仅有两台,便把其中的一台送给了中国。有些设备甚至苏联也没有,他们就用金子从美国、德国等别的国家买,有些设备甚至比苏联自己的都先进。"

  不仅在设备上支持,在技术、人才上,苏联同样不吝啬。

  由于施工设计要求非常具体,苏方开始酝酿要中方大规模派实习生。中国汽车业的大规模人才培养,正是从一汽往苏联派实习生开始的。这批大概500人的实习生,都成为了中国汽车业的建设骨干,其中还包括江泽民、李岚清等后来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而当时挑选这五百人的,正式陈祖涛。


  陈祖涛(左)与原一汽第一副厂长郃奇惠在第一辆"红旗"检阅养车前合影

  在谈到一汽的筹建时,陈老总会聊到苏联的援助。而在讲起苏联的援助时,陈老又总会有一种愧疚的神色。他说,我们汽车产业能发展到今天,苏联在其中功不可没,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不能忘记。

  的确,世间有太多的事情,该记得的,不一定被记得。而该忘记的,却抹不掉那段记忆。

  3年的筹备期很快到了,1955年,陈祖涛回到长春,担任了一汽发动机车间副主任。一汽筹备到位后,缺乏薄板,为了解放卡车的顺利投产,陈祖涛跑遍了苏联、东欧、西德等地区。

  1958年,在大跃进放卫星氛围的熏陶下,一汽开始试制小轿车。之后又因为接迎外宾的需要,开始了高级轿车--红旗轿车的生产计划。


  1958年李富春、杨尚昆与陈祖涛在一汽

  "在技术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决定采取仿制的办法,"陈祖涛说,"我们借来一辆克莱斯勒轿车,把它拆解开,全部零件一一摆列出来,动员全厂职工来'赶庙会',谁能接下哪个零部件,谁就签下协定。所以红旗的问世,并不说明我们掌握了多高的技术能力,可以说政治意义更大,我们在结构件上基本抄袭样车,只是重新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外观。"

相关阅读:
看完新闻后,你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