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记录者,但在我总爱在路边驻足、回首,看时光荏苒、匆匆前行。世间很多事情走得太快、很多情感牵得太远,明明感觉失去了什么,但如果说真的失去什么,却一直都没有安静下来去用心思考。有人说,"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也许,在奔走的路上,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记住些什么。
汽车,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拉动经济的一大产业,但在有的人心中,它却是一个成长着的孩子,并且,永远未曾长大。他们是汽车界的元勋,也是中国汽车的父辈,当他们高高在上的指挥着中国汽车从无到有的迈步时,我们甚至不知道汽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而当我们欣喜地看着中国汽车产业跨过一千三百万的大关时,他们却已迟暮。在他们面前,我们也是孩子,如果能把时光留在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他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是多么幸福的事。
也许,这里面有我们该记住的事……
陪伴中国汽车走过的那六十个年头
——记中国汽车奠基人之一陈祖涛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仿佛祭奠着暗暗流逝的时光,数着时间过活,是辛苦的,但在转眼间,时光也宛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然而即便光阴如梭,60年却又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我会说,60年,大概就是一辈子的时间了吧……
而陈祖涛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却已经陪中国汽车走过了60个春秋。他是一汽的第一名员工,他是中国一汽、二汽的领军者,他是著名将领陈昌浩的儿子,他是中国汽车的奠基人……
陈祖涛
初见陈老,虽然年迈的他已经有些步履蹒跚,但依旧精神矍铄,回忆这60年来中国汽车的跌宕起伏,更是感慨万千。风吹落叶,花开残香连,少年不再,但看岁月流转,时光无言,人生的旅途中却少不了壮志凌云的诗篇。陈老的一生是一部中国汽车的史书,更是一段有苦有甜的传奇,他对汽车的付出,在一汽之前--"我代表一汽去跟苏联谈判的时候,一汽还只是存在于计划当中,这样说来,我算得上一汽的第一名职工了",他对汽车的付出,在中国汽车诞生之前--"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并不能生产自己的轿车,真正的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生产",他对汽车的付出,在半个世纪之前--"如果要说我的汽车史,得从我11岁到苏联说起……"
成长,在苏联国际儿童院求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一个极为动乱的年代,大家只希望能吃饱穿暖、远离战乱。
当人在基本物质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时候,很难在精神上再去找寻些什么,所以,那个时候虽然条件艰苦,在精神上,却是简单而朴实的。相较而言,那些到现在仍郁郁寡欢的人,似乎,有些自寻烦恼了。
所以,留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陈祖涛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和他的父亲陈昌浩有密切的关系。陈昌浩曾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是革命前期重要的领导人,所以陈祖涛也成为了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之一,也意味着陈祖涛有着更好的起点、更高的要求。
在苏联大学与同学合影(前排左一为陈祖涛)
1939年,刚满11岁的陈祖涛从延安跟随父亲前往苏联,一同前往的,还有我们最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在那个年代,周总理、毛主席有着超乎想象的威望,在普通百姓心中如神一般,而陈祖涛却是从小萦绕在他们膝下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