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网首页 - 新闻 - 购车 - 车游中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购车 > 评测导购 > 正文
试驾大黄蜂Camaro 感受美国式动力
2010-09-14 10:38:15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现在是凌晨4点,天空下着毛毛细雨,远处还在电闪雷鸣!这可不是进行测试或者拍摄的好时机,但对于有些汽车测试只有在这种时段进行才最可能让工作顺利完成。我正坐在一台Camaro的体内,据说全中国目前只有两台...

 

  为了完成必要的拍摄我不得不进入该死的龟速蠕动状态,并不太软的悬架在这种情形下表现出了明显的弹跳。对于一台跑车而言这点弹跳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这种设定的初衷显然也是为了防止超过1750公斤的自重在快速移动中不断出现过分前俯后仰或者左摇右晃。但绝对重量所带来的问题几乎永远无法彻底掩盖。大力刹车时这台车还是会出现明显的重心前移,这往往会进一步加剧原本已经非常明显的转向不足。

  在离开世纪大道转战下一处拍摄场景时不到两米的车身宽度也终于体现了它的不便,几乎总是占满一根车道行进让我不得不格外打起精神。但对于一台志在垄断州际公路的美式跑车而言,这些问题充其量只能算是任何一个外部事物在登陆陌生环境后都会自然引发的水土不服。

  Camaro总能夺人眼球但小黄蜂才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科鲁兹显然不会碰上这样的麻烦,因为它的设计意图正是在我们这样的用车环境下尽可能地迎合一个家庭对汽车的复杂需求。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换驾都是必须的。我并不指望"小黄蜂"为我带来任何惊喜,之前我已经驾驶过好几次,而且在享受过400马力所带来的澎湃表现后,我不由自主地对仅仅只拥有143马力的小不点不抱有任何幻想。

  但情况却并不那么悲观,也许湿滑的路面环境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台车竟然提供了我在Camaro身上所无法体会到的淡然。是的,在纯加速性能方面它无法和Camaro相提并论,但这款车驾驶起来得心应手,不需要怎么适应,也不需要特别费神的预判,甚至也不需要强韧的自制力,加速、转向和刹车,一切都显得那么容易控制。它轻快得甚至有点鼓励你去胆大妄为,如果换作是Camaro,天知道这种态度也许会换来什么回报。

  诚如你在图片中所见到的那样,我们的最后一组照片是在晚上完成的。Jack执意要在最能体现这个城市面貌同时也是人流最密集的区域再完成一组拍摄。这简直是对凌晨那段疲劳工作的亵渎。同时这也明显是一场冒险,人们看到Camaro的反应可不好说,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乱子,而仅仅凭借测试团队的几个人手根本无力阻止任何过激行为。但我们还是去了,大黄蜂、小黄蜂、CTS和蒙迪欧,我们动用了手头所有的资源。

  那晚有无数人见证了我们的拍摄,说不定你在读到这篇测试报告之前很久就已经在宽带山或者youtube上见过我们的身影。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大部分人看到Camaro的表情都可以分为明显的一愣--吃惊--兴奋这三个阶段。我坐在车里,享受着无数手机摄像头和卡片DC的亲切问候,这种感觉当然好极了。

  但同样挂着雪佛兰标的小黄蜂并不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可怜,那些敢于真正走近Camaro加以细致观察甚至来找我搭讪的路人大都同时注意到了停在后面的科鲁兹。一些人马上就认出了它,其中有个别的几位甚至向我打听起如何才能给自己的科鲁兹也弄到这样一身漂亮的涂装--和身价不明的Camaro相比,对常人而言它才是真正实际的选择,而且至少你可以从外观上将它与梦幻般的大黄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编辑观点:

  这绝不是我在过去半年里开过的最快的、最富驾驶乐趣、最可靠或者最昂贵的汽车。但它的长相和它那粗犷直接的风格实在太让人难忘了。虽然我深深地明白雪佛兰想要在中国获得真切的业绩更需要一系列像科鲁兹那样富有理性色彩的经济车型,但我也确信Camaro的存在才能真正唤起许多人对这个品牌,乃至对汽车本身的热爱。

 

相关阅读:
看完新闻后,你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