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重心转移?
汽车企业在混动方面集中发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政策重心正在发生转移。数月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便公开"劝告"企业,千万不要放弃混合动力汽车。其弦外之音被外界解读为:国家会在混合动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这种政策"风向"的变化愈加明显,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近日向媒体暗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比纯电动更容易实现量产。
这与此前各政府部门言及新能源汽车必谈纯电动商业化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各大跨国汽车企业,尤其是在混合动力方面具备优势的日系车企来说,不啻为一个利好消息。当中国政府对外资车企向中国市场投入核心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时,对于外资车企来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落地国产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纯电动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十年纲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预计年底前出台,从目前各部委相关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在节能减排的大前提下,首先,骨干车企须拥有新能源车;其次,国家产业政策将再升级,对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和市场投放量均有要求。
达到这一要求,上马混合动力是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方式。王成认为,各方十分关注规划的内容和出台时间,但实际上规划只是提出发展方向,而非强制性政策,"从国家战略角度,要考虑更远的发展需要,支持纯电动是从这一点出发,而混动是传统燃料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技术,政府认为这是企业层面应该考虑的战略,因此,之前并没有过多提及。科技部一直是支持多种技术路径同时发展的。"
而此前有观点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重点不支持混动技术,原因是日系车企"一枝独秀",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尤其不利于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国内本土车企发展。时移世易,经过几年发展,当尽快量产变成政策制定的重点之一时,优势企业便将成为最大受益方。"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甚至可以在国家制定标准时被借鉴,比如,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单体电池尺寸标准正在制定,谁在固定尺寸下性能做得好,就更有优势。"王成如是说。
责任编辑:冯成龙